3000多份需求各异的专利分析报告,数百个大型政府、行业咨询项目,多个热点技术领域的专利预警公益研究报告……在前不久举行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下称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十年专利预警成果汇报会上,一连串的丰硕成果,引来了参会者的阵阵掌声。
10年是个里程碑。10年来,审查协作北京中心以北京国之专利预警咨询中心(下称国之预警中心)为平台,利用完备的专利数据资源、专业的检索分析团队、过硬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及丰富的咨询服务经验,积极为社会提供专利方面的技术和法律咨询服务,帮助服务对象有效防范和应对专利风险,使公众更广泛地了解专利预警分析的重要价值,为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托审查 发挥独特资源优势
专利预警能够辅助政府科学决策,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帮助企业有效防范和应对专利风险。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不断采用知识产权这一武器强力打压竞争对手。然而,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却相对薄弱,专利预警分析的社会需求正不断加大。在这一背景下,审查协作北京中心于2003年8月成立了国内首家提供专利应急和预警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北京国之专利预警咨询中心。
依托于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国之预警中心具有信息、人才和管理优势。“我们拥有国内最完备的专利信息资源,拥有由具有多年实战经验、深谙客户需求、洞悉专利预警分析规律的项目管理人员组成的咨询服务团队,拥有数千名精通专利法律知识、熟谙专利和科技文献检索、覆盖专利申请全部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检索分析团队,拥有一个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从事专利战略研究的专家提供宏观指导的‘智囊团’。所有这一切,形成了一支理论先进、经验丰富、高效务实的专业化服务团队。”审查协作北京中心主任魏保志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
据了解,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强服务团队的业务能力,国之预警中心还建立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培训机制。“从员工入职培训、项目内部交流,到外部拓展训练、项目管理培训,层次分明的培训课程和形式多样的交流机制,使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以快速提升。不仅如此,为保证咨询服务项目的可信度、有效度及深度,确保项目管理团队对产业经济的全面了解,国之预警中心还深入企业及科研一线开展调研实践,保证了专利预警项目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国之预警中心总经理王娇丽介绍。
凭借独特的优势,国之预警中心一方面通过专业的专利咨询服务,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丰富的知识产权综合运用及技术创新等相关信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为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提供了全面的知识产权宏观态势及风险预警提示信息,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国之预警中心还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发布重点行业专利预警分析报告、积极主办或承办大型公益专利分析预警讲座和培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服务社会,带动专利预警服务行业自身的发展。2013年7月,国之预警中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示范创建机构”。
不断进取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0年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一部署下,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积极探索、不断进取,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大批专利预警咨询服务成果。
以国之预警中心为窗口,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先后为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数百家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各类咨询报告3000多份,参与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专利分析普及推广等多项工作,服务范围遍及我国大部分省份,服务内容涵盖新能源、新材料、医药、通信等各个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创新主体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不仅如此,通过在专利预警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工作模式,国之预警中心积累了丰富的专利预警工作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专利预警理论体系,制定了专利预警项目的标准管理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项目管理和运作的良性循环,专利预警服务水平和成果的实际价值不断提高。
同时,审查协作北京中心鼓励和引导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审查员参与专利预警分析服务研究和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目前,这些审查员已成为我国专利预警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审查协作北京中心以国之预警中心为平台,培养和锻炼了一支有影响力的专利预警专业化人才队伍,形成了一个领域覆盖全、服务能力强的团队。”魏保志介绍。
作为国之预警中心的长期合作伙伴,联想集团专利管理高级经理陈媛青对国之预警中心的成长感受颇深。“10年来,国之预警中心一步步成长壮大。通过提供专业化的专利咨询服务,国之预警中心为企业提供了许多全面详实的专利分析报告,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宝贵建议,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帮助。” 陈媛青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10年是个新起点。“未来,国之预警中心将进一步深入开展专利分析与预警工作,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利预警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国内顶尖的专利预警服务团队,争创专利预警的国际知名品牌。”魏保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