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国知动态>业界资讯>正文

日亚化学专利纷争不断 逼走诺奖得主悔青肠子?

日亚化学专利纷争不断 逼走诺奖得主悔青肠子?

     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8日报道,日本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中村修二3人获得了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理由的蓝光LED技术在各种专利纠纷中也备受关注。在报道中,也有媒体报道中村修二是美国国籍,究竟中村修二是日本人还是美国人?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请看日亚化与中村修二的关系,他是在经历怎样的经历才会跑到美国?

日亚化学“低调”的野心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颁给发明蓝光LED的三名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对改变世界做出的贡献。蓝光LED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继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后,人类照明历史上最值得夸耀的技术之一。

     蓝光LED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更为节能高效的灯光产生方式,同时也能应用到相机、手机等科技产品中。用蓝光LED技术制造的照明设备,能效更高,大大降低地球能源使用量。根据已有的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的25%电力都被用于照明作用,而使用LED灯具之后,用于照明的电力降低到4%,而这无疑改变了整个世界。尽管蓝光LED技术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进步,但是发明蓝光LED技术的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却跟他的前雇主日亚化学却有着一段十分不愉快的回忆。

    作为全球LED巨头之一,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日亚化学)多年来一向很”低调“,一直没有太大野心的研发着技术,在中国市场上也并没有大的举动。然而,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其在中国的投资开始加大,并分别在2011年的”上海国际新光源&新能源照明展暨论坛“和”广州国际照明展“上高调亮相。

    “2015年全球照明用的LED将达120亿颗(按照1W的LED来计算,下同),相当于2010年用量的12倍,并以50%的年平均增长率成长。”这是日亚方面的预计,这也迫使日亚意识到无论如何放弃照明市场都不是明智之举。

日亚化学折射日本专利现状

    日亚化学LED所属的光半导体部门从2009年下半以来营收成长快速,至2010年上半营收达930亿日圆,与2009年同期相比成长率高达86.4%,成长率如此之高的原因,除全球脱离金融海啸阴霾景气逐渐回温外,也显示LED需求量在这一年内大幅增加。

    此外,日亚化学的主要销售地区虽仍以日本为主,但日本地区营收比重已从2008年的75.8%减少到2010年上半的65.9%,减少10.9个百分点,而亚洲其他地区营收比重则增加10.8个百分点,日亚化学表示,以大陆地区的营收增加最为显着。而日亚化学也将考虑前往金砖四国中唯一没有营业据点的巴西设点,其2020年全球市占率目标为30%。但是因日亚的领先优势到2013年低,LED工作灯领域目前主要专利权人有9家是日本公司,仅有一家是韩国的三星公司。日本在半导体照明领域占有绝对优势。

    在排名前十位专利权人的公司中,业界公认的掌握LED核心芯片制造技术的重点公司仅包含两家,即丰田合成和日亚,而列于前三位的松下、夏普和三星都是重要的电子和显示产品厂商。

    一般情况下公司都会首先将新技术在本国申请专利,由于半导体照明行业的巨头多属于日本公司,所以在日本的半导体照明领域专利申请量遥遥领先。在中国专利所有LED机床工作灯专利中,在封装、应用领域占比较大,封装占42%,应用占41%,驱动占9%,外延占3%,白光2%,芯片2%,衬底1%。

    从上世纪60年代世界上就已出现LED工作灯相关专利,上世纪70年代后期半导体照明专利突破100件开始平缓增长,从2000年开始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

    日亚化学的高份额市场不仅有其技术的支撑,更有其品牌带来的巨大效益,这也是我国LED产业扩张中极其容易忽略的一点。在技术以及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旦品牌塑造成功,那么等于在这个行业扎根,形成市场垄断轻而易举,因此,短期内要想撼动日亚化学的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长此以往,随着技术的突破以及市场的不断开拓,其它国家对日亚化学的威胁不可小觎。

日亚化逼走摇钱树 肠子悔青?

    被誉为“蓝光之父”的中村修二也是原本一直工作在日亚化的科学家,1954年生于日本伊方町,1994年从日本徳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2000年以来供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现为美国国籍。

    1993年,在日本日亚化学工业公司(简称“日亚公司”)做技术员的中村开发出蓝色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使led向实用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3年,中村发明蓝光二极管后,由日亚公司申请获得了专利。同年12月,日亚公司开始生产蓝光二极管的照明成品,获得了巨大利润。但是,日亚公司只向中村支付了2万日元的“奖励”(申请专利和注册专利时各1万日元)。2000年,中村决定前往美国,办理辞职手续时,公司要求他签署合同,保证3年内不再从事蓝光二极管的基础技术研究,中村拒绝,并因此未能领到退职金。中村前往美国的大学就任后,日亚公司居然追到美国让他签合同,中村再度断然拒绝。未料到该公司居然在2000年12月以涉嫌泄露企业机密,将中村和他担任顾问的美国克利公司以及北卡罗莱纳大学告上法庭。
于是,忍无可忍的中村将日亚公司告上日本的法庭。2005年1月11日,在东京高等法院的主持下,中村与日亚公司达成和解,由日亚公司向其支付共计8亿4391万日元的发明补偿金。到现在日亚化虽然一直还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是2014年注定是让日亚化自食苦果的一年,中村修二与其他日本科学家因发明LED技术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大概日亚化学的高层肠子都要悔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