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首页
国知概况
国知简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发展历程
资质荣誉
出版物
业务介绍
专利预警
专利运营
专利导航
专利培训
经典案例
研发立项专利调查
研发过程专利追踪
研发成果综合布局规划
重大项目风险评估
侵权防御与风险评估
诉讼应对及改型规避
专项技术预警分析
专利预警成果名录
热点领域课题摘要
专利导航
服务团队
管理团队
培训专家
国知动态
国知新闻
业界资讯
领导关怀
社会活动
专利预警知识
专利导航产业发展
企业专利应急和预警机制
专利应急和预警模型
专利预警ABC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加入国知
在线问答
您的位置:
>
国知动态
>
业界资讯
>
正文
国知动态
guozhi patent news
国知新闻
业界资讯
领导关怀
社会活动
蓝光LED到底是谁的专利
发布时间:
2014-10-11
来源:元器件交易网
作者:
打印
字号:
T
T
日本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中村修二3人获得了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理由的蓝光LED技术在各种专利纠纷中也备受关注。其中,中村起诉其前雇主,要求获得发明对价的诉讼让企业开始重新思考该如何回报研发人员。
获得本年度诺比尔物理学奖的3人中,属于师徒关系的赤崎、田野与中村可以说是研究上的竞争对手。与赤崎合作的企业丰田合成与中村前雇主日亚化学工业从2000年前后开始相互起诉对方侵害自身的专利。
赤崎与天野从1980年代后半期开始与丰田合成及新技术开发事业团联手,在以氮化镓为原料的蓝光LED研究方面先行一步。但是,在日亚化学注意到同样的原料的中村在研究上迎头追赶。93年11月,中村成功开发出可实现当时全球最高亮度的蓝光LED的量产技术。
在这一过程中,赤崎、丰田合成一方与中村、日亚化学一方均提申请了多项专利。两方相互主张对方侵害自身的专利权。96年日亚化学起诉丰田合成。97年丰田合成又起诉了日亚化学。
2000年东京法院判决日亚化学一方胜诉,要求丰田合成禁止生产产品。02年9月,双方达成全面和解,撤销了一切诉讼,就必要情况下相互支付授权费达成了共识。
另一方面,中村于1999年离开日亚化学。围绕打算在美国的大学继续开展的研究活动,中村与日亚化学反目,2001年中村起诉日亚化学,要求获得蓝光LED的发明对价。04年1月,东京法院判决日亚化学方面向中村支付200亿日元的发明对价,这一判决震惊了日本的产业界。
这场诉讼的结局是05年1月中村在东京高等法院与日亚化学达成和解。包括“延迟损害金”在内,日亚化学共偿付中村8亿多日元。日本从2000年底前后开始,前公司研发人员起诉曾任职的大企业,要求获得发明对价的诉讼接连出现。例如最高法院判决日立制作所支付1.6亿日元,味之素和东芝分别与起诉者就支付1.5亿日元和8000多万日元达成和解。
之后,企业相继开始制定周密计算发明对价的公司规定。此前将员工发明的专利所获得的利益大部分占为己有的企业也不得不基于规定向公司的研发人员支付发明对价,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事业发展。
分享到:
关闭 →
上一篇:
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专利资助向小微企业倾斜
下一篇:
用专利向谷歌要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