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首页
国知概况
国知简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发展历程
资质荣誉
出版物
业务介绍
专利预警
专利运营
专利导航
专利培训
经典案例
研发立项专利调查
研发过程专利追踪
研发成果综合布局规划
重大项目风险评估
侵权防御与风险评估
诉讼应对及改型规避
专项技术预警分析
专利预警成果名录
热点领域课题摘要
专利导航
服务团队
管理团队
培训专家
国知动态
国知新闻
业界资讯
领导关怀
社会活动
专利预警知识
专利导航产业发展
企业专利应急和预警机制
专利应急和预警模型
专利预警ABC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加入国知
在线问答
您的位置:
>
国知动态
>
业界资讯
>
正文
国知动态
guozhi patent news
国知新闻
业界资讯
领导关怀
社会活动
诺奖不再“高大上” 贴近生活更亲民
发布时间:
2014-10-13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
打印
字号:
T
T
如今,无论去公共场所还是回到家里,大量的LED(发光二极管)照明和彩色灯饰不仅照亮和装点了人们的生活,还树立了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10月7日,美籍科学家中村修二和日籍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因发明蓝光LED技术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实,正如外界媒体所点评的,诺奖的选择标准似乎已经不再坚持“高大上”,而选择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并适应“绿色”发展理念的技术。
“不难发现,不只是诺贝尔奖,如今很多国际、国内的科技奖都比以往更加注重贴近百姓生活及节能环保发展理念,这是当代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人类依赖科技创新不断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当代的诺贝尔奖自然也应该体现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发明的曲折之路
应该说,蓝光LED的发明所经历的曲折,一方面是技术研发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是发明人在专利权权益方面的维权遭遇耐人寻味。
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已经习惯了用白色光源照明,但对于LED来说,白色需要红、绿、蓝三基色的合成才能实现。事实上,红色与绿色LED已经出现了半个多世纪,但蓝色LED的到来却姗姗来迟。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村修二、赤崎勇和天野浩在不同的技术研发道路上殊途同归,各自研发成功了蓝光LED技术。据了解,LED灯的能耗不到普通灯泡的1/20,寿命分别是荧光灯和白炽灯的10倍和100倍,这种新型光源已使全球15亿人受益。
虽然技术创新的结果相同,但其各人的遭遇却并不相同。1993年,当时还是技术员的中村修二研制成功蓝光LED技术之后,其所在的日本公司提交了专利申请,剥夺了他获得专利权的机会,因为公司并没有跟技术研发人员签订类似美国公司中那种规定个人科研成果的利益分享协议。同时,该公司大规模生产这种专利产品获取了巨额利润。当时,该公司付给中村修二的发明奖金仅有区区2万日元(约合当时的200美元)。因此,中村修二辞职前往美国,2000年以来一直供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2001年,中村修二将该公司告到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法院裁决该公司应当支付给中村修二200亿日元(约合当时的2亿美元)。因为法院评估该发明至少价值600亿日元(约合当时的5.8亿美元)。但该公司不服,向日本高等法院提起上诉,历经4年漫长的诉讼,2005年,高等法院最终裁定该公司偿付中村修二8.4亿日元(约合当时的810万美元),中村修二无奈接受了这一结果。但一些国家的企业通过这一案例,促进了日本职务发明专利权利益分享制度的形成与改进。
诺奖的亲民路线
中学课本中,常常会利用塑料短杆和小球来表示分子结构,时至今日,化学领域所取得的大部分重要进展都离不开像这样的一些计算机模型的帮助。既从事技术创新的研发,并将创立这些简洁明了的模型工具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从而使大众和研发者受益。因此,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和亚利耶•瓦谢尔3位科学家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从近年来的诺贝尔科学奖中,贴近生活,“亲民”路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10月6日,分别来自英国和挪威的3位获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学者,研究的就是“大脑中的GPS”,即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解释了大脑如何对人们生活的环境产生一个“地图”并为人们导航的秘密,从而使人们可以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到达一处新的地点就难以辨别东西南北的方位,有的人驾驶车辆时很容易造成刮蹭事故等这类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原因,这类贴近生活“通俗”的科学,一点都不深奥。
人们天天使用的手机等很多便携式电子产品,体积越来越小,是得益于集成电路的芯片材料已经达到纳米级,而研发生产纳米级的芯片,需要使用显微成像技术。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W•赫尔,正是因为从事这一研究,借助荧光分子的帮助,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了创新成果,将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极限拓展到了纳米尺度。10月8日,他们因此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造福大众,为人们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诺贝尔奖正日益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征和趋势。”李顺德认为。
分享到:
关闭 →
上一篇:
抗体药产业:实力悬殊的较量
下一篇:
著名耳机厂商Beat与Bose专利纠纷达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