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首页
国知概况
国知简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发展历程
资质荣誉
出版物
业务介绍
专利预警
专利运营
专利导航
专利培训
经典案例
研发立项专利调查
研发过程专利追踪
研发成果综合布局规划
重大项目风险评估
侵权防御与风险评估
诉讼应对及改型规避
专项技术预警分析
专利预警成果名录
热点领域课题摘要
专利导航
服务团队
管理团队
培训专家
国知动态
国知新闻
业界资讯
领导关怀
社会活动
专利预警知识
专利导航产业发展
企业专利应急和预警机制
专利应急和预警模型
专利预警ABC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加入国知
在线问答
您的位置:
>
国知动态
>
业界资讯
>
正文
国知动态
guozhi patent news
国知新闻
业界资讯
领导关怀
社会活动
知识产权:让新能源汽车驶上坦途
发布时间:
2014-10-17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
打印
字号:
T
T
今年1月至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1137万辆,同比增长328%;累计销量超过2.4万辆,增速惊人。数据增长的背后,折射出各方对新能源汽车的看好。
但是,与传统汽车的年产销量相比,新能源汽车尚有较大的差距。有关专家表示,究其根源,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难以突破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相关技术的专利储备,加快知识产权布局是关键。
赢得市场要靠核心技术
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内至少有30家客车企业已涉足新能源车研发。轿车方面,六大汽车集团以及奇瑞、比亚迪等都有研发新能源汽车计划,企业数量超过40家。
截至目前,除了比亚迪、北汽福田等少数车企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并进行市场销售外,大部分车企还处于研发和探索阶段,有些车企甚至还不能生产整车。“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核心技术上难以取得突破。”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早,但核心技术依然缺乏,其中电池的核心技术依然与跨国车企存在较大的差距。
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主打项目——电动汽车三大件“电机、电控和电池(下称三电)”是其核心技术所在。其中,电动汽车相关电池技术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难题之一。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认为,双模电动汽车技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可以消除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足的忧虑。东风日产乘用车副总经理任勇也表示,解决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才是打破消费者顾虑的关键。
针对目前核心技术不足的问题,国内一些车企已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如比亚迪,仅在电动汽车电池核心技术上就投入30亿元至40亿元。2014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收入约27.48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10.29%。
除电池技术外,我国车企也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其他核心技术的研发。承担了国家863“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一期)”重大项目的北汽福田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这个项目,全面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技术,并推进新能源客车产业化的进程。
群雄逐鹿要靠专利储备
“我国新能源技术标准过度依赖于欧洲标准,使得欧洲企业能够占据更多的技术优势,能够在市场上占领制高点。相形之下,我国自主品牌车企生存空间受到了一定的挤压。”一汽车企业高管说。这表明,除核心技术难以取得突破外,标准的缺失,也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障碍。
为改变这种现状,9月17日,工信部正式发布75项电动汽车标准,涵盖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充电接口和通讯协议等各个领域,“标准体系已经纳入了政府的管理文件里,可以认为是强制性执行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副主任、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永东介绍。
标准的设定,让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有章可循,同时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做好专利储备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知识产权业内专家认为,虽然传统汽车强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方面开展得比较早,专利数量较多。但我国近年来在相关技术研发上也取得了很大突破。从专利分布领域来看,三电技术是研发重点,也是专利申请最多的领域。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集中程度来看,燃料电池发动机、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动力蓄电池组及其管理模块是技术最集中的领域,集中了大部分的专利技术,是整个产业技术研发和专利保护的重点。从企业角度看,比亚迪和奇瑞走在我国车企的前列。以比亚迪为例,截止到今年7月,比亚迪累计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1.3713万件,累计授权专利8971件;其中提交国内发明专利申请5189件,授权专利2248件。从2014年初至今,比亚迪提交了专利申请300多件,其中锂电池相关专利申请40多件。但这与一些跨国车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专家呼吁,我国新能源汽车要进一步积累专利储备,加快专利布局是当务之急。
分享到:
关闭 →
上一篇:
“专利流氓”或将遭遇“滑铁卢”
下一篇:
抗体药产业:实力悬殊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