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首页
国知概况
国知简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发展历程
资质荣誉
出版物
业务介绍
专利预警
专利运营
专利导航
专利培训
经典案例
研发立项专利调查
研发过程专利追踪
研发成果综合布局规划
重大项目风险评估
侵权防御与风险评估
诉讼应对及改型规避
专项技术预警分析
专利预警成果名录
热点领域课题摘要
专利导航
服务团队
管理团队
培训专家
国知动态
国知新闻
业界资讯
领导关怀
社会活动
专利预警知识
专利导航产业发展
企业专利应急和预警机制
专利应急和预警模型
专利预警ABC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加入国知
在线问答
您的位置:
>
国知动态
>
业界资讯
>
正文
国知动态
guozhi patent news
国知新闻
业界资讯
领导关怀
社会活动
高铁“走出去”应形成“一个声音”
发布时间:
2015-01-1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打印
字号:
T
T
日前,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公布合并方案,合并采取南车吸收合并北车的方式进行,新公司拟更名为“中国中车”。对于在高铁技术上已具备相当竞争力的中国高铁而言,通过南车北车的合并,有望更好整合两家公司各具优势的销售能力、市场资源、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能力,进而全面提升竞争优势,推动包括我国高铁技术和产业更好“走出去”。
近年来,包括高铁在内的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通过原始、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我国也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一方面,中国高铁已具备核心部件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中国北车“高铁之心”和“高铁之脑”这两大系统的完全自主创新,标志着中国高铁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也不再是中国高铁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制约。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目前我国在高铁核心技术领域,已在国内外提交专利申请超1000件,并通过专利许可、交叉许可等方式,打造了产品“走出去”的基础。
但对于一国产业发展而言,拥有技术创新成果还是第一步。如何整合创新技术资源,实现全球市场上竞争优势最大化、利益最大化,是技术突破后随之而来的另一考验。
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为例,两家公司于2000年由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主业都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这种改革的初衷,是形成按南北地域划分的业务竞争关系。但随着业务发展,这种区域划分已不存在。两家公司在市场上特别是国际市场不断出现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不仅削弱了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到中国“走出去”企业的声誉,还反过来影响到企业利润,不利于进一步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因此,因势利导,通过将两家公司合二为一,发挥原有两家企业的技术、市场、人才等协同效应,自然有利于中国高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好整合力量,发出一致声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全球高铁市场如今的竞争已较为充分。突出表现在,市场内的主要企业都是少数发达国家的世界级企业。比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等。南北车合并后的“中国中车”也将朝着这一方向迈进。需要提醒的是,“中国中车”在已有创新成果基础上,需要通过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提高上,持续创新增强竞争优势;同时致力于降低国内轨交制造业内耗,推进动车组标准化进程以及核心技术推广,加速高铁出海步伐。
进一步说,无论是中国高铁和装备制造业,或者是任何其他行业,都需要在坚持深入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理顺机制、实现制度安排与运营模式的创新,避免在“走出去”过程中的恶性无序竞争,发出共同声音。只有以更加科学和开放的姿态整合资源、吸纳社会力量和人才,做大做强企业,形成一种社会关心和期待的合力,才能助推中国高铁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分享到:
关闭 →
上一篇:
丰田免费开放氢燃料电池专利
下一篇:
高铁声屏障技术专利引争议 侵权公司被判赔偿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