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首页
国知概况
国知简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发展历程
资质荣誉
出版物
业务介绍
专利预警
专利运营
专利导航
专利培训
经典案例
研发立项专利调查
研发过程专利追踪
研发成果综合布局规划
重大项目风险评估
侵权防御与风险评估
诉讼应对及改型规避
专项技术预警分析
专利预警成果名录
热点领域课题摘要
专利导航
服务团队
管理团队
培训专家
国知动态
国知新闻
业界资讯
领导关怀
社会活动
专利预警知识
专利导航产业发展
企业专利应急和预警机制
专利应急和预警模型
专利预警ABC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加入国知
在线问答
您的位置:
>
国知动态
>
业界资讯
>
正文
国知动态
guozhi patent news
国知新闻
业界资讯
领导关怀
社会活动
中科院院士陈凯先:专利归个人 政府不吃亏
发布时间:
2015-03-2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打印
字号:
T
T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时指出,要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并提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刺激措施。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陈凯先欢欣鼓舞:“过去我们谈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以院校为例,专利是属于学校的资产,科研人员只是发明人,没有激励机制,积极性就难以调动起来。”他表示,将来激励政策出台,成果得以转化为产业,就业人员增加,并给学校和国家带来贡献、收益,创新驱动发展一定可行。
谈创新驱动之前,陈凯先以星空打了个绝妙的比喻:“我们需要一些科研人员,是守在书斋、仰望星空的,但很多研究员要脚踏实地,研究社会需要什么,将应用投入市场。”可惜,他所看到的很多科研成果,价值还没能真正体现。
一些科研成果未投入市场
他举了个例子,目前有科研人员研究如何将纳米科学用在肿瘤的研究上。“他们都非常有才华,很多论文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但对要怎么运用,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陈凯先说,这反映了研究人员研究的目的不是太明确,纳米制剂(包括胶囊或注射剂、片剂等)才能真正治病。这与创新驱动发展的道理是一样的,创新成果跟企业合作,把研究做成产品,才能驱动社会发展。
不过,问题的另外一头就是科研人员没有积极性与市场结合。根据现有政策法规,职务的发明和贡献不能作为私人物品。“科研专利属于学校,教授拿了工资,研究出来的成果理所当然是归学校和国家的。但没有激励机制,就调动不起教授的积极性。”陈凯先说。
可喜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要研究科研成果的处置权和效益分配。陈凯先说:“如果专利归个人,政府会不会有损失?我觉得不会。因为把教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多地将成果转化为产业,就业人员增加,企业也要纳税,对国家也有贡献。”
企业难找所需科学专利
这边厢,科研人员叫苦专利找不到市场,那边厢,企业也没寻找到合适的科技专利。如何让他们“千里姻缘一线牵”,找到合作平台?
陈凯先说,这样的平台不是没有,但目前不够全面、不够方便。目前广州、上海等地都有知识产权的交易平台,但运用起来不够充分。他建议企业要关注自己领域内重要的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研究方向。
他希望,各行各业都能转变思维,以创新驱动发展。过去,国内厂家生产的大部分药物均为仿制国外现有药品。最近十余年来,国家持续不断推动药物研究方面的自主创新,特别是从2006年以来,国家颁布了中长期发展规划,设立了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内已有了一些自主创新的新药。
“广东科技创新
可借民企活力”
记者请陈凯先客观评价广东的创新能力,并提出建议。陈凯先说:“广东的创新我不敢说是第一,但起码在第一方阵里。”
他对深圳的一个创新路子印象特别深刻。深圳有一个团队,成员都是从海外回来的,创业时只有知识、没有资金,完全从零开始,没有产品、没有生产、没有销售,只有药的研发能力。“不过他们靠一次次的风投融资,花了12年的时间,将研发的药物做了出来,走出了一条民企利用风投资金支撑发展的路子。我觉得这种新的创新体现了广东民企的活力。”他期待广东的企业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宽。
分享到:
关闭 →
上一篇:
让"透明计算"的专利更"透明"
下一篇:
Google 新专利曝光,包括智能闹钟、智能把手等多款家庭安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