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初始,我们从专利这一最能体现技术商业化布局的角度来分析数说一番。
聚焦中国大陆的申请,首先看有史以来涉及区块链这一概念的专利申请分布,显然2015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利布局元年,这和我们普通人认知的2016年开始区块链概念上热搜也是非常吻合的。随后从2016年开始,有关区块链的专利申请在中国大陆就形成了井喷的态势。当然,上图中的2019年由于申请专利有延迟公开的流程规定,因此并不会完全体现出来最终的数量,相信后期公开数据全部显现后,2019年的相关申请量会接近或超越2018年。
既然是这样的一个态势布局,我们再来看一下,所谓区块链专利,谁执牛耳。
可以看出,整个历史累计量来看,腾讯科技拔得头筹,阿里集团紧随其后,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前十名的申请者应该说在布局上彼此咬的很近。同时,前十名的总体占比也不过不到15%,剩下的75%由其它申请人分割,可以讲,至少从专利布局的角度看,区块链是一个竞争非常充分的技术领域。
当然,当我们把视线聚集在最近5年,也就是这个概念频上报端的时候段,同时选择每个年份聚集中国大陆地区的申请量前三名,真正的竞争者们浮出了水面。
首先是比特大陆,最近几天关于它的新闻也是很多,更多的是非我们不去评价,单纯从专利布局来看,显然比特大陆仅仅是昙花一现。那么真正的技术领域的竞争者们是谁呢,显然是腾讯科技、阿里集团以及中国平安保险。特别是腾讯科技,从申请量上看也是实现了连续的倍增。
顺藤摸瓜,我们不妨二次聚集这个真正的前三名,看一看他们的专利申请成色几何。这里面除了前面惯常提到申请量这个指标外,我们新看一个叫做特征度的指标,这个指标的含义是独立权利要求1中实体词的个数,通常意义上越少越好。那是因为,要知道专利最后是按照你白纸黑字在权利要求中写出来的文字来界定保护范围,因此,言简意赅,话少保护范围才能更大,相反,言多必失,啰啰嗦嗦写一堆,最后保护范围处处受其限制。应该讲这个“特征度”指标才是体现一个专利后期有没有价值的核心所在,更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知产团队的真功夫的体现。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平安保险显然在专利路上还需要向先行者们好好学习练习内功。可以看出,腾讯科技与阿里集团在整体指标上都很过硬,即保质又保量,可以说是其知产团队应该是跟随企业的发展也是同步国际范儿,国际标准了。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了:首先,区块链这个概念无论对于普通百姓怎么一个云里雾里,它本身是一个具有科技属性的存在,真投入实发展,一定有产出;其次,相比较前两年的炒概念看热闹,最近三年,从专利布局角度看,一线的大厂,如腾讯、阿里、中国平安等已经是闷声干大事儿,实实在在的在布局,即区块链这个技术在大厂们的带领下已经脱虚向实,相信未来见到实体应用不会太远;再有,就专利布局本身而言,大家不难看出,真正的狠角色确实是“人狠话不多”,即平日里大家也不会看到新闻里讲,腾讯、阿里布局区块链,结果人家数量、质量双高的种下了一大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