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导航引领郑州打造“中国超硬材料产业谷”
发布时间:2014-04-19来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作者:打印字号:TT
近日,郑州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推进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向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交付由北京国之专利预警咨询中心完成的专利导航项目成果--“超硬材料产业专利导航图”。这标志着郑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向建设全国唯一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超硬材料产业谷”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产业集聚亟需专利“导航”
近年来,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迅猛,市场需求平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在高品质人造金刚石、微米钻石、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及制品领域,郑州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优势,涌现出了华晶金刚石、富耐克超硬材料、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郑州中南杰特超硬材料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创新企业,产品畅销海内外。
为此,郑州市规划在荥阳市建设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园区分为超硬材料及合成制品研发生产区、新型超硬材料预留发展区、国机集团工业区、研磨装备产业区、先进陶瓷产业区等8个区域,重点发展以超硬材料、超硬材料制品及装备、先进功能陶瓷、生物树脂和新型研磨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规划到2016年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规划中的新园区如何实现“做大做强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使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目标?这是摆在郑州面前的新课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的专利导航试点工程,让规划中的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看到了希望。继2012年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殊荣之后,2013年8月,郑州市成功获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使郑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跻身全国8个实验区行列。
“专利导航,将成为园区招商引资和技术创新的‘指南针’。”长期关注和了解知识产权工作的吴天君高度重视实验区建设,强调“要以实验区为载体,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通过专利的转化运用,推动郑州市超硬材料产业向高端发展,为调结构、促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合理布局力争先行先试
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敢为人先的中原人民干事创业,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2013年9月以来,郑州市和荥阳市两级政府迅速组织成立了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由15名专家组成的郑州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荥阳市设立了实验区建设财政专项资金。将连续5年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利导航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2013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率先在郑州实验区实施专利导航规划项目,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属的北京国之专利预警咨询中心专利分析团队操刀,历时4个月,完成产业宏观专利导航分析研究,绘就了“超硬材料产业专利导航图”,正着手制定郑州超硬材料产业专利布局规划。同时,郑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积极通过与国内、河南省内优秀专利分析评议机构合作,对超硬材料产业和重点企业进行专利分析;从专利角度判断产业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为企业制定技术策略、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目前,已研究完成了4份专利分析报告。此外,园区还发起成立了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超硬材料行业专家联盟,40名行业领域专家和企业代表加入,征集技术需求9项,同时着手建设超硬材料专利数据库。
一系列专利分析、评议,使得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创新技术路线逐渐清晰。园区及时调整招商策略,变“招商”为“选商”,将企业专利拥有量和技术创新方向等作为选商的头道门槛;与中国机床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合作,先后组织开展了7次招商选商活动,将无专利、专利运用能力低、专利技术无竞争优势的企业,直接淘汰出局。
目前,园区内13条道路及1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水、电、气、暖、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国机集团等在内的51个项目已签约入驻园区,项目投资总额已突破200亿元,另有近百家有入驻意向的超硬材料、磨料磨具、涂附磨具企业正在接受园区的专利评议。
“郑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是国家知识产权局8个实验区中重点建设的3个实验区之一。该实验区第一个启动专利导航规划项目,第一个召开阶段性推进会,是全国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排头兵’。”贺化在推进会上表示,“希望郑州市能够综合运用专利导航规划项目研究成果,做好产业专利布局规划和专利运用市场培育,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打造完备的服务链条,强化政策衔接和配合,扎实推进实验区建设。”(转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