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首页
国知概况
国知简介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发展历程
资质荣誉
出版物
业务介绍
专利预警
专利运营
专利导航
专利培训
经典案例
研发立项专利调查
研发过程专利追踪
研发成果综合布局规划
重大项目风险评估
侵权防御与风险评估
诉讼应对及改型规避
专项技术预警分析
专利预警成果名录
热点领域课题摘要
专利导航
服务团队
管理团队
培训专家
国知动态
国知新闻
业界资讯
领导关怀
社会活动
专利预警知识
专利导航产业发展
企业专利应急和预警机制
专利应急和预警模型
专利预警ABC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加入国知
在线问答
您的位置:
>
国知动态
>
业界资讯
>
正文
国知动态
guozhi patent news
国知新闻
业界资讯
领导关怀
社会活动
手机专利战威胁风声鹤唳
发布时间:
2014-12-10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
打印
字号:
T
T
就在国家发改委调查高通反垄断裁决结果即将出炉之际,“专利”再次搅动了中国手机市场。业内传言称华为、中兴已向小米、OPPO、vivo等厂商发送了“律师函”,使得国内手机市场顿时鹤唳风声。不过华为方面已经出面回应,并未针对媒体报道中所言的专利问题向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发律师函,中兴方面也表态,“中兴通讯是国内专利积累最丰富的厂商之一,我们尊重有利于终端产业健康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行动。”和华为直截了当的对报道进行否定不同,中兴的回应含糊其辞,颇有示威之意,似乎内藏玄机。到目前为止,中兴方面没有再进行进一步的表态。无论如何,让国内手机业者把专利重视起来,尊重知识产权,对厂商的成长、未来的出海都是有益的。
国内手机专利战壁垒将破
一则媒体传言让国内的手机业者人心惶惶,对专利的看法甚至上升到了决定厂商生死存亡的高度。传言涉及的几大厂商都陆续表态,而今,舆论持续发酵被解读为中兴欲棒打小米。无风不起浪,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场“闹剧”看起来更像是有厂商欲在探底高通这个“保护伞”被打掉之后,国内同行对专利战的反应。
不管专利战是不是当即就要开打,可以预见的是,在高通“保护伞”被打掉之后,国内众多的中小手机厂商将直面专利问题。发改委针对高通开展的反垄断调查已满一年,调查结果已经完成,预计近期将向外界公布。《第一财经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除了罚款、降低专利授权费用外,取消高通推行的“反授权协议”也在其中。
据了解,“反授权协议”是高通公司利用自身的专利优势迫使手机厂商签订的不公平合约。根据这项协议,使用高通芯片的手机厂商,必须将所持专利授权给高通,并且不得以此专利向高通的任何客户征收专利费。这就意味着,国内众多的中小手机厂商通过向高通支付专利授权费,便可享受到包括高通自身以及由高通“反授权协议”带来的其他厂商的专利福利。发改委反垄断调查打掉高通这个“保护伞”,国内厂商之间打专利战的壁垒也将随之倾倒。
目前国内手机市场众厂商激战正酣,过去由“中华酷联”主导的格局演变成了“华酷联米”,在一线阵营中,小米取代了中兴成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手机厂商。缺乏专利积累而势头却异常凶猛的小米成为了国内众多手机厂商瞄准的出头鸟。
中兴示威或当“出头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专利战不过是厂商为遏制竞争对手而采取的非市场化的防守手段而已,如今在国内市场如此激烈的竞争背景下,这一防守手段极有可能被用于进攻。
一旦高通的“反授权协议”失效,国内手机厂商之间就具备了开打专利战的条件。在国内市场,手握专利大棒的大致只有华为和中兴。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华为获得的专利授权量近3万件;截至2013年底,中兴通讯在全球专利拥有量超过5.2万件,累计专利授权量已超过1.6万件。对于向国内其他厂商发“律师函”的传言,华为已明确否认,中兴则含糊其辞,颇有示威的意味,引发了业内诸多猜想。
从中兴自身来看,2014第三季度,中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劲增42%,第三季度财报光鲜,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作为大本营的国内市场不容乐观。国内市场,华为凭借新机风风火火,联想收购摩托罗拉后形势大好,小米融资开出天价估值,魅族、OPPO等新生力量更是广见报端,但这一切似乎都和中兴无关,原先的巨头逐渐退居二线,市场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大幅下滑”:10月份,智能手机出货量共2819.4万部,同比去年下降了4.4%,环比上月下降了6.5%,从1月到10月,智能手机出货量3.12亿部,同比降幅达到10.4%。
自2011年以来,中兴手机在国内市场日渐式微的同时,小米一路高歌猛进,打破了“中华酷联”格局,取代中兴的领衔位置。然而小米这家才成立了三年多的手机公司,暴露出了技术、专利积累的软肋。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公开数据显示,酷派、OPPO、小米、vivo、金立、魅族的发明授权分别为334、103、10、7、7、4件,在几家新秀中,小米很有可能成为挨棒槌的头号。
专利战短期冲击市场被过度解读
国内手机市场具备了开打专利战的条件后,短期内是否会爆发“内战”?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专利运营总监高琛颢认为,国内手机专利战脚步趋近,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知识产权格局日益成熟。在成熟的竞争市场上,专利权人正常拥有专利资产,并用法律手段进行保护,这实属正常,同时其过程本身就是对法律和专利制度的尊重。
对于是否会针对专利问题在未来发起诉讼,目前国内各家厂商态度不一。《第一财经日报》援引接近中兴通讯人士的说法认为,有知识产权的公司应该享受专利红利,而专利缺失的公司也必须为自己的短板买单,当然,专利领先者不能放松,竞争只是刚刚开始。手机联盟中国秘书长王艳辉认为,只能说有专利的厂商有权利去告其他厂商,但由于大陆知识产权侵权的判罚力度较弱,起诉更像是一个威慑手段。
目前市场上已经是战鼓未雷硝烟四起。无疑,此番风波正如业内人士分析所言,是对国内手机厂商应对专利“内战”的一次试探。尽管很多公司都承认专利战只是一种商业的竞争手段,目的是为了防止竞争对手进入相关的市场,但在实际操作中,过度的专利战会影响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也会滋生专利”流氓”。这一点来是国内市场监管者所不愿意看到的,这也注定了,即便国内爆发专利战,判罚也不至于太极端,胜者捞不到多少好处;从另一方面来看,专利纠纷的官司耗时费劲并不好打。
纵观市场近几年,倒在专利这块绊脚石上的例子只有一个HTC,但是,HTC并不是因为专利而走下坡路,专利只是一个导火索。苹果和三星的专利拉锯战打遍了五大洲,互有输赢,但是这都不是决定两家胜败的关键。摆在眼前的现实是,专利诉讼已经成为行业常态并有迹象延伸到国内市场,厂商需要重视但无需草木皆兵。
分享到:
关闭 →
上一篇:
新创企业和知识产权贸易将成沪港合作新机遇
下一篇:
智能电动摩托专利卖1200万还加量提